不消費的一年:購物狂的重生之旅,擁有越少,得到更多
本文摘要
為何想買「不消費的一年」這本書?
擁有越少,得到更多
身為一個購物狂,看到「不消費的一年」的副標題馬上吸住眼球!不過我覺得是因為我不算是購物狂進行式,而是已經內心有燃起小火苗想要停止這一切。
「不消費的一年」這本書也推薦這樣的人購買,如果你是個購物狂進行式,自己沒想停止,我覺得看了書也不會停止的,甚至可能會看不下去。
這個副標題其實是帶著點斷捨離的精神的。而我會燃起心中的火苗也是因為前陣子家裡空間大爆炸有執行過斷捨離,經過丟棄物品的過程反省自己的購物行為:
很久以前以為這輩子沒有它不行、非買不可的摯愛們,如今個個都沾染櫥櫃的氣味,並讓我懷疑當初買下時自己在想什麼?
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會發現:
年輕時追求的流行服飾有一天會變得風格詭異;一時心動買的便宜飾品從沒配戴過卻已氧化斑駁;堆積成山的扭蛋小確幸新歡輩出,舊愛變成收納的噩夢;書櫃上許多書買來從沒翻過卻已是失去興趣的主題。
曾經的我,距離財富自由如此近
一邊整理這一切,努力分類成可贈送跟只能丟棄的,心很痛。
這些東西若當初是存下來的金錢,今日我可能已經財富自由了吧!這種痛覺能提醒我,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本書的作者凱特經歷了跟我差不多的心理轉變,她身為一個曾經的購物狂,覺悟出的道理對我也很有幫助。為何我無法停止地永遠還想要某個東西?永遠不滿足?既然再多無法滿足,那就不需要擁有更多。
如何實踐:給自己「年度消費限制規則」
作者執行「不消費的一年」計畫,並列了一張「年度消費限制規則」。活著當然不可能什麼錢都不消費,事實上是只做必要的消費。
基本生活用品、禮品不可省略,化妝保養品以庫存用完再買為標準,家中損壞的東西也可再買。女生容易過度囤積的衣服、鞋子、首飾則是不得再買,外帶咖啡這種存不下錢的習慣也不行。
總之大概是這樣的標準,每個人都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購物行為,再列一張屬於自己的可購買、不可購買的項目清單。
列表的過程可以反思自己擁有的哪些東西實在已經「過剩」,有了這張實體表之後,買東西之前也都會在內心反覆確認才下手,減少因為失心瘋而衝動的購物行為。
每月紀錄執行進度
作者凱特藉由每個月寫部落格文章來審視執行「不消費的一年」計畫中心境的轉變、遇到的困難與掙扎,完成度…等等。這也是這本書讓我獲益良多的地方。
首先這本書最核心的是「列出表格」,其他大部分的內容就是「執行過程」了。
這些內容比較瑣碎,讀起來算輕鬆,但也不是毫無用處。包含你在執行計畫時會遇到的扯後腿朋友、各種魔鬼誘惑,自己如何克服,跨越關卡之後的成就感…
滿多實際情況是我也可能遇到的,閱讀過程就像她陪著我執行,也一邊停醒我。而每月寫部落格回顧執行進度這一個方式,我也拿來記錄今年的減肥計畫,算是另一個收穫。
「不消費的一年」實驗入門指南
書的最後一章會再簡單整理一次如何執行這個計畫,個人覺得算是最重要的一章。
其中兩點我也拿出來執行:
1.取消所有商店和優惠券的電子報
2.設定消費限制存款帳戶
第一點能避免自己因為貪圖優惠而亂花錢,只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第二點作者原本是每月存錢進去某個帳戶(加法原則自我鼓勵),我則是改為只存入一個月消費預算進入某帳戶(減法原則自我警惕),現金提款、繳交卡費都從這裡支出,如此就算刷卡消費當下無感,看到這個月能花的金額不停地減少,我就會緊張了。
經過這次挑戰,你會看見隱藏在物質慾望背後,那個真正的自我。
其實仔細想想,買衣服、買包、買書的當下,的確像是買給「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我大學時期尤其是這樣的心情,現在這年紀反而比較冷靜,喜歡耐看又實搭的物品。
目前還沒克服的是買書這關,經常買一些自己也不看的書,但希望自己是會看這種書的人(我有一個文青夢?)
我送出、丟棄或轉賣了很多不可能再看的書,剩下的書就是要求自己有看完才能再買,一進一出原則,努力維持書櫃不要爆炸!
持續才是重點
以前的我可能會先列了超偉大的計畫,然後執行率不到10%,最後就對自己很失望,直接放棄。這次我給自己的標準不是100%成功,而是「持續」。
即使中途我有不小心打破規則,反省後趕快回到正軌上繼續努力即可。
即使今年一整年我只有50%的成功率,至少我也能省下50%以往浪費掉的金錢,對我的人生而言一樣是一件大成功!與想執行的同好們共勉之。
分享一下我給自己今年列的清單:
其實也不用列太仔細,我發現我會亂買的項目不多,就那幾樣。不過一旦迷戀就會花非常多錢…若是這幾樣能做到,存下來的錢就非常可觀,所以決定從這些最重點的項目開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