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臣服的力量:收回錯用的抵抗,擺脫依賴、執著、太努力的不安,享受生命流動的圓滿

臣服的力量:收回錯用的抵抗,擺脫依賴、執著、太努力的不安,享受生命流動的圓滿

臣服的力量

前往博客來購買
前往momo購買
前往樂天購買

為什麼買《臣服的力量》?這本書適合哪些人?

這本書曾經幫助我一位高敏感型的朋友解決了煩惱。於是在我遇到無解的難題時,朋友就推薦給我。

書的封底寫著幾個問題:

  • 面臨前所未見的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
  • 遭遇人生重大失敗,無法再振作
  • 面對怎麼努力都合不來的人,如何處理?
  • 收入銳減,錢不夠用怎麼辦……

 

諸如此類很多不能用邏輯思考來解決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其實與我的狀況很像(大部分想買書都是想解決眼下的困擾)。我很想找到屬於「沒有標準答案」的那個「正確的解答」。

這本書教你從內心出發、用直覺去引導自己(詢問潛意識的高我)。

如果你煩惱著某個問題,好像頭腦打結了、內心很糾結、一直過得很痛苦,我覺得可以試著看這本書──學習平靜下來,問問自己內心的聲音。

 

什麼是「臣服」?這本書在說什麼?

YouTube上作者在TED演說的影片

吳若權幸福書房對書中內容的概要解說

什麼是「臣服」?

「臣服」的原文應該是“Surrender”,中文可翻譯為投降、屈服、任憑擺佈。但在這本書裡「臣服」指的應該是「放下」——不是示弱或投降,而是順勢而為,面對真實的自己、隨遇而安。

作者在書中前言給臣服的定義是:

在適當的時機優雅地放下,接受事實。沿著生命的週期順流而下,不要對抗。不要執迷人和結果,不要鬱悶煩惱。

臣服的關鍵在於發乎直覺,而非僅是直線思考。

 

何時該「臣服」?

其實「放下」並不是一個新觀念,宗教或哲學都有教導人放下。我覺得困難的在於「界線的把控」──在自暴自棄與過度執著之間,何時是應該「放下」的最佳解?

也許這個度,每個人都不同。你只能問自己,怎麼做你能快樂?

物質成功不管可以使你的財務多寬裕、心情多愉快,但它並非快樂的必要條件。從長遠來看,物質成功不會使你更快樂。所以成功也包含要有足夠的才智,能了解什麼能夠使你快樂,然後追求它,作為生活的基礎。

 

如何聆聽內心的直覺

這是這本書讓我收穫最大的地方,因為我不是高敏人,直覺超級不敏銳。看了下方描述後,才慢慢能理解。

與目標同流的直覺跡象:

  • 感到快樂、興奮、充滿活力
  • 不會一直遇到障礙和掙扎
  • 有同步機遇:碰到恰到好處的時機,助你達成目標
  • 逐漸有進展,也能克服困難
  • 本能感覺那是對的

 

無力施展的直覺跡象:

  • 很努力但看不見成效
  • 越用心,情況變得越糟
  • 操之過急讓別人退避三舍
  • 本能告訴你該退一步;不想再拚下去
  • 長期感到不舒服或被掏空

 

你與直覺之間唯一的障礙,是大腦永無止息的雜念。

身為愛用理智思考分析的處女座,大腦想東想西一堆,就是忽略了直覺的聲音。

 

臣服式溝通法則,去除障礙和戲劇化

請先讓步,那才是真正有力的行動。為你在衝突中的立場道歉,顯示你重視兩人的關係甚於你的自我。

這段也是對生活很實用,不管是在家庭或工作場合,我們經常會有需要溝通協調的時候。其實重點就是避免激化情緒、擴大衝突,那會模糊你原本想討論的主題。先同理對方能安撫情緒,讓彼此都冷靜的表達立場並解決問題。

生命中有些問題不是用來解決,而是幫助你學會放下。

並不是學會了臣服式溝通,所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有些問題是目前找不到答案的,也要放過自己,暫時擱置。而有些問題是永遠無法取得共識的,也要問清自己的內心,要容忍還是離開。

作者的靈性老師告訴她:「沒有錯誤的選擇。只是有些選擇的結果跟別的選擇不一樣而已。」我一直想找到「正確的解答」,也許從來不存在。

 

書中提及五個難纏類型:

易怒型、被動侵犯型、自戀型、製造內疚型、八卦型。

其中易怒型、自戀型、製造內疚型在書中甚至被稱為「能量吸血鬼」──會偷走你的生命力和心靈寧靜。必須與這種人劃清界線或減少在一起的時間。

我核對了這幾類型的特徵,我自己有中一類,而身邊就有人橫跨兩類,難怪相處起來都有一種被掏空的感受。

 

關於靈魂伴侶

如果雙方沒有一起成長的共同期待,「靈魂伴侶有可能變成牢獄伴侶」。

支持是靈性連結的關鍵,你們是彼此最大的粉絲和避風港,你們的結合能比孤單一人走得更遠。當你們相遇,你身上有什麼甦醒了,甚至沒來由的快樂,你甚至覺得自己的人生從此才真正開始。

 

靈魂伴侶關係是:

  • 感到強烈的連結、自在和熟悉感
  • 在身體上彼此吸引
  • 享有共同的愛、承諾與支持
  • 對彼此「著迷」;互為對方最大的粉絲
  • 彼此情緒的鏡子和老師
  • 行動一致,甚至有心電感應
  • 願意設法解決衝突、妥協,放棄不健康的相處模式,以改進兩人的關係。

 

靈魂伴侶關係不是:

  • 一切只為你
  • 平淡、乏味或沒有承諾
  • 被迫在一起或只是勉強湊合
  • 建立在虐待、控制或堅持己見上
  • 僅有肉體的吸引或「觸電」的感覺
  • 看似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或是從來沒有衝突
  • 為求「安定」或基於方便,因害怕孤單、分手、改變而在一起

 

去除情緒及生理障礙的三個策略

在第八章《與病痛共處的藝術》中提到的。雖然是協助療癒病痛的策略,但我也發現自己生活中原本就存在這些「傷身又傷心」的元素。

  1. 整理思緒
    放下恐懼,對靈性開放。恐懼會觸發生物壓力反應,讓體內充滿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助長焦慮、降低免疫力。正面思考,把精神空間留給希望、信心和愛。
  2. 整理關係
    與支持你的人為伍,而不是會吸走你生命力的人。聽從直覺,尋找心胸開放、擁有人生智慧、也願意培育他人的人,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人生。與「能量吸血鬼」劃清界線。
  3. 向寧靜與美臣服
    環境會影響療癒。混亂和壅塞、吵雜都會耗費能量,身心需要療癒時,清理環境會有幫助。

 

我幾乎三項全中,要是不快點改善,可能很快就噶屁了。

 

別被焦慮與憤怒催老

所有情緒都會觸動生物反應。你要如何回應某種狀況是一種選擇,在那些選擇的累積之下,會形塑你的健康和老化過程。

最近才剛好看到老高的影片,在說生物一生有固定的心跳次數這件事。大喜大悲尤為影響心跳次數,平靜才是朋友。

 

排除壓力、增進腦神經可塑性、感覺年輕的秘訣:

  • 別為小事費神
  • 培養感恩的心和正面思考
  • 工作不忘遊戲
  • 擁抱幽默
  • 養寵物
  • 寬恕
  • 靜心

 

人生最後的臣服──死亡

根據研究,臨終者最大的遺憾有:

  • 但願我不曾那麼拼命工作
  • 但願我有勇氣真誠對待自己,不是只做別人期待我做的事
  • 但願我曾經讓自己快樂一點

 

現在就把這些定為優先要務,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人不怕死,而是怕遺憾。

 

總結

這本書提到的四大面向:力量與金錢、溝通與同理、愛與關係、健康與死亡;其實就包含了人生中的方方面面。我把書翻了好幾次才寫完這篇心得,對我而言有點消化困難。

關於力量與金錢,其實是我早就臣服的面向,所以輕鬆理解。網路上早有許多文章教育我們不要與他人比較、金錢對人生的意義……等等。這主題平常社會中就較多討論,比較多人有足夠成熟的態度。

到了溝通與同理、愛與關係,則是我正在面對的難題,我覺得也是東方社會比較需要學習的課題,我特別仔細閱讀。我因此了解了為何自己一直無法快樂、一直有被掏空的感受。但我依然無法學會善用直覺,也許這需要練習。其實作者提及那些詢問內心直覺的方式,很類似「冥想」,這也是我一直想學習的項目。

健康與死亡,是與我有點距離的,我較少關心的。從多年前第一次面對寵物兔辣妹離世,到這幾年面對外公外婆相繼離開,我的心態已漸漸能放下。但我並未認真面對過自己的健康與死亡。較有感觸的只有上面節錄那段關於「臨終者的遺憾」,那也是我最近比較感興趣的議題。

我想這本書對每個人能起到的作用,還是與你目前面臨的問題有關。當你的人生正順風順水,你根本不會想去思考臣服的意義。

危機可能成為臣服的強烈動機。

但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直覺與靈性方面的「麻瓜」,買這本書就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讀得有點辛苦。

 
前往博客來購買
前往momo購買
前往樂天購買
利益揭露

使用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