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讀懂一本書: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樊登讀書」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祕密完整公開
本文摘要
樊登讀書在YouTube也有頻道,有些內容還不錯,可以去看看。
《讀懂一本書》這本書在講什麼?
- 為什麼要學講書?講書的好處?
- 書那麼多,如何選書?
- 教你如何講好一本書
- 教你如何讀懂一本書
全書大致圍繞這幾點。書不厚,且作者樊登善於分類與說重點,所以很無痛又快速地讀完。
這本書適合哪些人閱讀?
- 想學習看書的技巧,看更多、看更深入
- 想試著擴增眼界看更多書,卻不知如何選書的人
- 看很多書,想試著講書給他人聽的人
本書重點摘要
閱讀的優點
閱讀是大眾「反脆弱」的武器
塔雷伯在《反脆弱》一書裡強調:讀書是大眾反脆弱的方式。因為閱讀有兩個特點:主動性、針對性
- 主動性:
我們很少隨便拿一本書起來讀,通常都是有需要、想解決某個問題才選了那本書。這種主動性的學習會比學校硬塞知識來得更深刻、更有效。 - 針對性:
讀書帶來的收穫是個性化的。同一本書,帶給每個人的啟發都不同。
閱讀使我們成為「多向度的人」
「多向度的人」思維體系有三大支柱:
- 事實
- 邏輯
- 批判性思維
對所有事實和結論保持中立的懷疑態度,問清事實和結論的真實性。
對讀書的五大誤解
- 讀書無用?
現代社會知識的更迭比過去快很多,不可能學了一樣就能終生夠用。持續學習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 讀書只追求有用?
書只能提供幫助,解決問題的仍是你自己。一些詩詞哲學當下看似沒有幫助,卻會潛移默化我們的思考方式。所以不應以功利化的角度去選書。
專家推薦的書單非常流行,這現象背後表現的是「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你經常不知道自己該知道些什麼,不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
有些人只讀自己「搆得著」的書,就容易停留在自己認同的層面。 - 有的書我讀不懂?
「讀不懂」不是一個固定的狀態,只是某一刻的狀況,要相信自己慢慢地能讀懂。
如果一本書寫的內容都迎合你的需求、增加你的自我崇拜感、放大你的慾望、跪求你的認同,那反而要小心,它不只想賺你的錢,還想讓你變得更傻。 - 讀書是一件私事?
交流才能突破舒適圈 - 自己讀的效果最好?
把書講給別人,以人為鏡。聽一些高手講書,能豁然開朗。
講書的優點
講書是高效的沉浸式學習
這道理就像自助旅行會比跟團旅行留下深刻的印象、想學透某科目就在學完後教別人一遍。沉浸式學習會讓你更專注在提取重點,用另一種角度看待學習的內容。
就像以前學校教一年的東西,去上班時被老闆一逼一個月就學會了。被動和主動、有沒有目的性,學習的效率差很多。
講書必備的能力
- 邏輯思維能力
- 大局觀
知道一本書的大框架,先梳理出全書的架構。 - 語言能力
簡潔、幽默、說服力 - 同理心
- 愛
懷抱熱情、希望他人受益、不計較得失。
選書的標準
時至今日,我仍然信奉「不舒服」的讀書原則,一本書讀得太舒服了,反而容易故步自封。
TIPS原則
- Tools 工具
能提煉出工具性的內容,建立在堅實的實踐基礎之上。 - Ideas 新的理念
帶來新的理念、新的發現、新的想法 - Practicability 實用性
可應用、對生活帶來改變 - Scientificity 科學性
非憑空捏造、非簡單歸納,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學性與建設性。
建設性的書可能未必符合科學論證,但是是經驗與智慧的累積:
-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
- 使我們產生強烈的動力
-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
樊登買書的秘訣
- 看出版機構
好的出版機構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出書時會嚴選內容 - 看作者背景
選有學術背景的書,像是大學教授的書,往往一輩子研究的精華就在幾本書裡。 - 看推薦人
例如比爾蓋茲推薦的書幾乎都沒讓作者失望 - 看好書中的推薦書單
一本好書的作者提到別的書,很有可能是好書 - 看書後的參考書目
若發現很多本書都參考了那本書時,那本書一定很有價值 - 看內容
看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 - 看翻譯和圖書印刷品質
這些都代表出版人對一本書的重視程度,間接決定了這本書的價值。
如何讀懂一本書
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就能讀懂多難的書。
如果每本書的知識不能透過有效的途徑轉變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種沉沒的時間成本。
重要的不是讀書的數量,而是真正把書讀懂、吃透。
理解力的池子包含七個部分
- 經濟學知識
- 心理學知識
- 國學知識
- 管理學知識
- 邏輯學知識
- 哲學知識
- 人生經驗
知識的自我反芻
- 閱讀時少畫重點
- 讀完給自己一段時間間隔
- 挑戰大腦回憶全書、構思心智圖
- 把自己當傳播者加深理解
解構一本書
- 這本書提出了什麼問題?
- 寫作背景是什麼?
- 書中提供了哪些解決方案?
- 一句話總結昇華
哪些是值得畫線的精華?
- 當你感覺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
- 當你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通常是作者的著力點)
- 當你感覺某種解釋令你很意外的時候(能帶給你新的啟發)
- 當你看出遞進關係的時候,這部份很重要,值得紀錄
- 當你看出轉折關係的時候,留意轉折後的內容
- 不同面向彰顯書籍內在價值
- 當閱讀的時候感受到心靈衝擊
- 書中的奇聞軼事(增添講書的趣味性)
總結
作者樊登思路非常清晰有邏輯,書的內容分類明確、條列重點,所以簡單易讀。
讀書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對已經資深的閱讀人來說,也許這本書所分析的重點都是已知又顯而易見。但我想對一般人應該會有所收穫。
分享這本書給我的收穫:
- 知道了一些書中提到幾次的好書,像是《世界觀》跟《反脆弱》,默默加入購書清單
- 讓我想要訓練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 「解構一本書」提供給我未來寫閱讀心得文的參考
- 「不舒服」的讀書原則──這句話讓我獲益非淺,因為我真的經常只讀舒適區的書
而關於沉浸式學習,不打算講書的話,目前我寫讀書心得文也有類似的效果。每次寫文章都強迫自己再把書上的重點理清楚、回想自己得到了什麼,感覺對內容的理解比第一次翻完書時更深刻了。
使用Facebook留言:
Tags :